据报道,一名匿名印度政府官员说,由于贸易逆差对俄罗斯有利,俄罗斯认为,如果建立卢比结算机制,俄方最终将面临每年超400亿美元的卢比盈余,而持有如此大量的卢比“并不划算”(not desirable)。另一名参与讨论的印政府官员则透露,俄罗斯不愿意持有卢比,希望以人民币或其他货币支付双边贸易。
与此同时,5月5日消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俄在印度银行积累了数十亿印度卢比,却无法使用。
世人皆知,一直以来,都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流通以及结算体系,主导着全球金融与商业贸易。而美国华尔街控制着全球原油、铁矿石、铜铝的定价权,至于芯片,美国公司更是占有了全球芯片市场份额的一半,全球芯片利润的八成。
新冠危机爆发后,美联储超发的至少5万亿美元以上的基础货币,直接助涨了全球原油、铁矿石、铜铝、芯片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
据统计,仅以原油、铁矿石、铜铝、芯片四大商品计算,疫情期间(2020.4-2021.12),全球持有美元外汇储备各国就要多支付7000亿美元购买上述产品,才能得以维持国内正常的工业生产;如果把所有大宗贸易商品都算上,疫情期间(2020.4-2021.12),全球持有美元外汇储备各国至少多付出了不低于1.1万亿美元。
这样一来,美国通货膨胀的危机就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转移到了其它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身上了,这就使得各个国家在大宗商品“去美元化”上达成了空前一致的高度共识。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创新跨境支付结算机制、签署双边货币协议、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等办法推行“去美元化”政策。
无独有偶,4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就大力宣扬“去美元化”,他还有意要联合其他美洲国家,创建一种名为“苏尔”的新货币,从而取代美元。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稳定,作为国际货币的避险属性日益凸显。中国作为大宗商品大买方的力量正在显现,人民币正在通过计价大宗商品提升自身地位。
据新华社数据表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已经与40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方本币互换协议,用人民币来结算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总金额超过4万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已经把人民币纳入了储备货币。大宗商品计价方面,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披露,2021年原油、铁矿石、铜、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贸易的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同比增长42.8%,锂、钴、稀土等新能源金属大宗商品的人民币收付金额同比增长27.7%。原油、铁矿石、PTA、棕榈油等7个特定品种人民币交易期货的稳步发展,为大宗商品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定价基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国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企图愈发明显,2020年爆发的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产业链调整的趋势。进入后疫情时代,多国致力于实现产业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努力争夺对核心环节的控制力,国际产业链分工由全球一体化向区域化转变,全球贸易遭遇“逆流”。
在此背景下,虽然“去美元化”可以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促进金融多样化,但同时也存在成本和不稳定的风险。
首先,去美元化可能会增加国际贸易的成本。由于使用其他货币进行结算需要进行货币兑换,因此可能会增加贸易的成本和复杂性。
此外,如果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顺利建立,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另外,如果其他国家的货币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货币的升值,进而影响这些国家的出口和国内经济。
因此,各国都在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接下来全世界可能会进入一个波动加剧的时期,而这将给大宗商品企业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在此真诚建议,大宗商品企业一定要做好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全流程的风险防范管理,搭建风险防控机制,降低自身企业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暴发风险的可能;其次要让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地持续树立风险危机意识,保持如履薄冰的做事心态,对任何潜在的问题都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实现对所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执行,把握好每个关键节点的风险管理职责,落实风控措施执行落地到位,才能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尽管对“去美元化”的呼声确实日益高涨,但将“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家化”划等号仍为时尚早,美元仍是全球交易中占比最大的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并未改变,目前大部分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最主要的还是在美国手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相比目前仍有较大差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武汉智慧304永利代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