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创造价值 数据汇集财富

智慧304永利代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全球大宗商品或将面临重构?一文了解背后的交易逻辑(下)
发布时间: 2020-06-24 文章来源: 第一财经

寡头垄断


要根本上解决定价权问题,我国政府、行业协会都要做出更多努力,必须加快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等等。


事实上,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大宗商品定价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国际大宗商品的交易方式也越来越按照我国的市场需求与习惯来设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也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的表现。


2017年,花旗在研报中称:“过去两年来,我们发现,推动金属等商品的力量,已经转移到了东方。”


但十几年来,一个尚未改变的事实是:大宗商品交易仍由少数寡头垄断。如嘉能可、必和必拓、摩科瑞、嘉吉等。他们大多在世界500强榜单上。


它们拥有丰富的上游资源,且深度渗透到贸易的每个重要环节中,因而拥有广阔的资讯网络,监控着全球商品的供需数据,从而深刻影响大宗商品的定价,同时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获得巨额收益。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凶猛而低调。


必和必拓更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性矿业公司。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与其业务所在的几十个国家的总统和总理进行沟通,并对决策者施加影响。


因为上述原因,虽然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总量全球第一,但在定价权上所能争取的空间相当有限。


中国企业“走出去”


为了打破贸易壁垒、占据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


近十几年来,国际市场上,频现两种中国企业的身影:国有企业和众多中小民企。


前者如中石化、中石油等。他们对外扩张,不仅掌控资源,还参与石油、煤层气和页岩油气等新型资源的开采和下游加工。


中国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在发展中世界。尤其中小民企,甚至敢于进入西方企业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如政局不稳的一些非洲国家。


此种冒险精神具有早期嘉能可的影子。嘉能可的前身曾在冷战高峰期,成功将苏联发展为自己最大的客户,还以武器、日用品等多种货品直接从伊朗换取石油,再转手到现货市场上谋利。


但在比较国际寡头时,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呈现出如下意味深长的特征——


国企肩负着保障中国关键战略资源供给的任务,这和当年朱高炽下令火烧远洋舰队,以及历史上中国征战周边的目的有相似之处:“国防”大于图利。


可资对比的是:1500年后,欧洲的全球扩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发起的;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之后引发了海外直接投资的爆炸,这也是不少现代跨国公司的起源;必和必拓的发展史最远可追溯到1883年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


近十几年来,虽有不少中国民企“走出去”了,但时间是平等的,他们加在一起的体量和影响力甚至不能与某一家创立数十年、上百年的跨国公司相抗衡。即使年轻的嘉能可,也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采用高库存、高负债的激进手段,冒着随时崩盘的风险,才从一家小小的大宗商品贸易商飞速成长为集开采、冶炼、生产和贸易为一体的综合矿企,终成全球“商品大王”。


只有成为巨头,才能对大宗商品的定价形成巨大影响力。


为了合理定价权,中国需要培育这样的生产商和贸易商。


但梳理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涉足大宗商品的企业发现,同时渗透大宗商品开采、生产、加工、贸易、渠道等环节的民企只有寥寥一两家。雪松控股是其中之一。


雪松控股前身创立于1997年。21年后的2018年首次晋级世界500强。2019年7月22日晚,《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雪松控股集团再度以40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301位,比去年跃升60位。


这是一家综合民营企业集团,而千亿级营收的大宗商品产业为它的晋级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被称为“雪松王牌”。


雪松控股2002年正式进入大宗商品领域,短短十几年后便成长为中国大宗商品领军企业。其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瑞士、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业务节点沿着“一带一路”遍布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可为大宗商品上下游企业提供资源开采及采购、全品类大宗商品交易、产业链金融服务、仓储与物流运输、产品分销等综合解决方案。


与它的惊人业绩同样备受关注的是,近年雪松在金融领域动作频频:2019年3月,增资23077万元入股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成为控股股东;4月22日,收购中江信托71.3%股权完成工商变更,如愿拿下一块稀缺的信托牌照;5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与雪松控股达成全面金融服务战略合作签署协议,将为雪松控股提供2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服务支持额度......


媒体观察认为,公开信息表露了雪松向上游资源扩张、深度渗透大宗商品产业链、最终成为“中国嘉能可”的野心;而主流金融牌照将大幅提升雪松的金融服务能力,并为它的迅猛扩张提供可能。这一发展模式与嘉能可极为相似。


中国呼唤更多的“雪松”。但在成为巨头、争取大宗商品合理定价权的路上,“雪松”们还有很多坑需要跨过。

---------------------------------------

参考文献:

1、《中国崛起与全球大宗商品定价——全球资源体系的重构》(【英】玛苏玛·法如奇 拉斐尔·凯普林斯基著)

2、《大宗商品进口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姜延书付韶军著)

3、《中国大宗商品贸易问题研究》(郝玉柱 刘崇献 霍再强等编著)

4、《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研究》(李艺 汪寿阳著)

5、《必和必拓——从矿山赌徒到巨无霸》(彼得·汤普森 罗伯特·麦克林著)

6、《嘉能可帝国如何走到崩塌边缘?》(《华尔街见闻》记者 刘晓翠著)


  • 上一篇 全球大宗商品或将面临重构?一文了解背后的交易逻辑(中)
  • 下一篇 重磅大事件!商业银行将获券商牌照?证监会回应来了
  • 河南生物科技 | 人工智能 | 高尔夫球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