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创造价值 数据汇集财富

智慧304永利代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全球大宗商品或将面临重构?一文了解背后的交易逻辑(中)
发布时间: 2020-06-24 文章来源: 第一财经

“高价进口风波”


大宗商品贸易国际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作为全球定价中心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价格为基准价格来确定国际贸易价格;


另一种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方进行商业谈判以确定价格。


中国对这两种定价模式都缺乏合理的影响力。


大豆贸易采用第一种定价模式。2013年前,铁矿石贸易采用第二种定价模式。中国在这两个品种上都曾遭遇刻骨铭心的“高价进口风波”。


2004年,在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处于高位前后,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签订了大量进口合同。


但随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出现了罕见暴跌,很多国内厂商因此资金链断裂,经营陷于困境;大量企业相继采取推迟装船期、迟纳货款、洗盘退货或违约的措施以减少损失。业内将此次风波称为“180天大流血”。


第二年,即2005年,中国厂商又遭遇“铁矿石天价进口事件”。


2002年开始,中国铁矿石进口开始大量增加。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05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约为3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40%。


进口价格也随着进口量的攀升而连年高涨。2005--2006年度涨幅更达到71.5%的历史天价。


因铁矿石涨价,2005年中国多付出数百亿元新增成本......2008年多付出1460亿元,2010年多付出了1000多亿元。中国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的采购成本。


不独大豆和铁矿石,中国不少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程度都很高。矿产尤为突出,占比更大。


2016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值)占全球份额的21%,价值3229亿美元。2017年,各类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创出新高,石油进口量首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在进口量大幅攀升的同时,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也节节上涨,而且,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坚持低价路线。“高买低卖”无疑极大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人民生活,并威胁经济安全运行。


艰难的争取


“大豆180天大流血”成因复杂,但尤其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相关。


作为大豆国际定价中心,CBOT大豆期货价格是大豆国际贸易的基准价格,美国也因此一定程度上拥有大豆贸易规则制定权。


当年,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剧烈波动因为美国相关机构发布了失真的信息而未能真实反映大豆供需情况。再加上,中国企业过度依赖国外数据,当国外数据出现错误时,只能受其误导,因此酝酿出“180天大流血”。


相较而言,美国农业部、贸易商、期货交易所、基金和行业协会在维护本国大豆产业利益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豆国际贸易渠道基本都掌握在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国际粮商手中。这些国际粮商还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建交通设施等方式,掌握着南美大豆的生产和销售,甚至控制了大部分的铁路、河流运输和港口。


通过如此深入的渗透,这些国际粮商因此掌握了大豆贸易最详实的数据。这正是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


铁矿石贸易亦有跨国巨头高度垄断资源的特征。比如,全球80%的铁矿石资源均被世界三大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控制。


2013年以前,依据全球铁矿石贸易惯例,每年年初,各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与三大矿业巨头谈判,确定该国进口铁矿石的年度基准价。


过去几十年,日本一直是亚洲地区的谈判代表。2002年开始,随着铁矿石进口量逐年大幅提升,中国企业才逐渐意识到定价权问题的重要性。


2004年,宝钢集团加入铁矿石价格谈判,但作用并不明显。2005年,经过艰难谈判,中国企业最终仍然不得不接受71.5%的涨幅。2006年,在挣扎了半年、经过六轮谈判后,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比上年度继续上涨19%。


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巨头之所以咬定价格、寸步不让,是因为它们知道中国不会牺牲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而放弃铁矿石进口。


包括粮食、铁矿石在内,很多大宗商品均被寡头垄断。



  • 上一篇 全球大宗商品或将面临重构?一文了解背后的交易逻辑(上)
  • 下一篇 全球大宗商品或将面临重构?一文了解背后的交易逻辑(下)
  • 河南生物科技 | 人工智能 | 高尔夫球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