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设立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之后,有关“能耗双控”政策频出,地方实行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总量、提高电价、限制用电时段等措施。随着“双碳”战略的落地,“双控”政策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
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指出目前不及半数省(区)能耗强度降低没有达成目标。
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形势十分严峻);
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湖北8个省(区)为一级预警(形势十分严峻)。
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严格制定各省能源双控指标,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指标;推行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以及完善管理考核制度等方面。
9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更是连发三文。
将于近期派出联合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
要求有关部门调低旺季电厂存煤标准;
组织开展东北地区采暖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覆盖集中签约工作。
那问题来了,“能耗双控”是什么?
能耗双控制度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转变发展理念。
对重点用能单位分解能耗双控目标,开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
对大宗商品行业有什么影响?
双控政策主要针对高能耗行业,需要关注的高能耗行业主要有六类,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对应到上市期货上,主要有纯碱、PVC、螺纹钢、铁合金、有色金属、玻璃、焦炭等品种。
“能耗双控”政策下,各省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而在所采取的措施中,最有效也最快速的方法无疑便是减产、限产,后果就是直接导致供需关系加剧。
以家庭装修木器涂料和建筑涂料闻名于全国涂料市场的涂料大省广东,开二停五,错峰轮休短期成“常态”;
江苏省工信厅会议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涉及石化、化工、煤化工、焦化、钢铁、建材、有色、煤电、纺织、造纸、酿酒等多个行业;
工业硅、黄磷资源丰富的化工产业大省云南强制要求石化、化工、煤化工、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等未达标企业“迫降”产能;
拥有超过5000家化工产业企业的浙江,严控化工等产能规模,推动高能耗工序外移;
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的四川,约谈红色预警地区,并提出整改要求;
已形成炼焦、氯碱、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多门类产业体系的内蒙古则直接宣布,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PVC)、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烧碱、纯碱、磷铵、黄磷……无下游转化的多晶硅、单晶硅等新增产能项目。
从目前政策面来看,“能耗双控”的力度短期难见放松迹象,价格面临持续冲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做“能耗双控”?
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碳中和长期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落实人类代际公平。
大宗商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中枢行业,在保障供给、促进流通、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因其具有商品属性和衍生的金融属性,是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的重要环节,以其为核心的经济竞争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
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
碳中和背景下,控制高碳行业排放以及能源转型成为关键。在大宗商品方面,可以预见的是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工业领域,深入推进煤电、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工艺革新,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交通运输领域,打造节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船。
建筑领域,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行绿色建造工艺和绿色建材,加强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
公共机构领域,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全面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
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提升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有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倒逼企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速推进企业全面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我国作为贸易大国,每年进出口贸易规模极速扩张,当前我国的大宗商品行业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货物贸易,也不仅是带有金融属性的期货和现货对冲式交易。就像新冠疫情使得健康码的推广、线上消费券的发放一样,新的需求在召唤新的服务方式,大宗商品行业也是如此。
疫情来临之际,很多企业开始简化作业环节,改变从线下到线上的工作模式;今年原材料的暴涨潮让更多的企业选择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特征预测和锁定未来原料和产成品的价格,使用套期保值、套利、期货现货互相转换等期货交易手段和现货经营紧密结合进行风险对冲。
武汉智慧304永利代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