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央视新闻当地时间7月20日,印度政府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印度将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
接着,7月28日,阿联酋宣布,暂停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
7月29日,俄罗斯停止执行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决定禁止本国大米以及碎米出口。
本来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委员会5月宣布限制乌克兰小麦、玉米、油菜籽和葵花籽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五国自由交易,为期一个月,但随后又将禁令延期至9月15日。
8月25日,波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提出将乌克兰粮食进口禁令延长至2023年底。
印度政府部门8月25日发布,决定对蒸谷米征收20%的出口关税,这与印度官员此前的表态大相径庭。
此外,极端天气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也在加剧显现。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警告显示,今年4月起,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东南亚、欧洲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将导致粮食减产,粮价大幅上升。
今年以来,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以及法国、英国等主要水稻种植国都因为少见的持续性干旱而下调产量预期。
就连我国也未能幸免,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淹没了华北和东北的村庄、农田无数,其中“五常大米”的产地受灾最重。
以上种种,都引发了国际市场对于粮食减产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感受到又一轮严重的粮食危机即将袭来,今年全球大米出现价格暴涨,直接跃升至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来自越南的破碎率5%大米船上交货价(FOB)为645美元/吨,较去年年初的400美元/吨上涨61.25%,较今年年初的460美元/吨上涨40.22%。
泰国100%B级大米截至2023年8月末的最新报价为657美元/吨,较去年1月末的415美元/吨上涨58.31%,较今年1月末的504美元/吨上涨30.56%。
玉米价格也蹿升50%,至历史最高点;大豆和小麦价格暴涨30%。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反弹6%。
俄罗斯《独立报》题为《世界面临新的粮食危机》的文章援引俄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教授拉马扎诺夫的话说,到2023年底和2024年上半年,危机很可能达到顶峰。
9月4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行的“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上也就粮食危机发表了讲话。
话分两头说,如果仅从粮食角度来说,短期看我国无须过度担忧“粮食危机”。因为我国粮食供应充足,国家极度重视粮价稳定的国策,大米常年自给自足,因此中国普通中国老百姓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飙升几乎没有感受到粮价有什么上涨。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期间,我国稻米进口总量为17万吨,环比减少11万吨。1-6月期间,我国稻米累计进口量181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74.6%。
2022年我国稻米进口量619万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0849万吨。由此可见,我国的稻米进口占比极少。
从粮食市场总体供应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自给率超过100%。再看今年早稻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比2022年增加21.5万吨,增长0.8%,实现增产丰收。
但问题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国老百姓餐桌越来越丰盛,大部分国人的餐饮结构已从“温饱型”跃入“小康型”,主食消费逐年下降,肉蛋奶酒等副食消费逐年上升,这些我国的储存就没那么充足了!
中国进口的粮食主要集中在大豆和玉米。虽然大豆和玉米不是主粮,但却是鸡鸭鱼鹅,牛肉猪肉羊肉生产饲料的主要原料。还有我们的食用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也占了相当大比例。
据公开资料显示,虽然国内食用大豆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但我国仍然需要每年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进口1亿多吨大豆,约占总消费量的80%。
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累计大豆进口额达到401亿美元。2023年1-7月中国玉米进口量1371万吨,进口金额4839.1百万美元,约占总消费的10%左右。
综上,如果国际粮价大涨到带动大豆和玉米价格的时候,就会推高饲料价格,国内肉蛋奶油生产成本必然提升,反映在前端就是大宗商品再次迎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反映在末端就是副食类大涨价,民以食为天,生活成本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危机来临!
所以,粮食危机就像一个蝴蝶翅膀,目前扇出的风暴看似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影响也不小。
当下我们不仅面临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加上国际形势也是多事之秋,那么未来会因此产生一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属正常。
作为大宗商品企业应当以底线思维甚至极限思维提前推演可能的变化,并做出应对的危机预案布局,如此才有可能从容应对这一波的全球粮食危机。
武汉智慧304永利代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