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下午6时,投资者通过10家券商融资认购京东的金额(孖展)逾417亿港元,按其公开发售募资额约15.69亿港元计算,目前京东公开发售部分已获超额认购26倍以上。
事实上,京东上市的消息在上个月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有趣的是,虽然在业内基本都是共识,但是京东拖了很长时间不作回应。而和京东一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网易,则很大方的站出来官宣了,顺便还发布了公司上市20年来的首封致全体股东信。
看来,这次东哥是要低调行事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京东会选择这个时候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其回港上市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做法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01
京东开始盈利了
一直到2019年才开始实现盈利,据京东财报显示,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0.12亿元和亏损28.01亿元。2019年实现净利润118.90亿元。这意味着,京东经历多年亏损终于开始实现年度盈利了。
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京东关于财报的话题就没有离开过“盈利”这个词眼;而在疫情氛围之下的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封城”,其他物流无法运转,京东自营模式体现了优势,效果喜人,备受市场追捧,市值也迎来新的高峰,京东的业绩也因此没有受到摧残反而受益。
根据京东发布的财报信息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1462亿元人民币(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日用百货商品销售的净收入为525亿元人民币(约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净服务收入为161亿人民币(约23亿美元),同比增长29.6%。
京东,真的开始盈利了!
02
美国政治对中概股不友好
4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证监会主席在电视媒体上,公开提醒投资人,不要投资中概股。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外国公司担责法案》,要求特定证券发行人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者控制,而这个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新法案中相关会计审计等方面的要求明显跟我国现行法律存在冲突,在美国打击中国大背景下,明眼人都能看出,法案针对中概股。
03
回归港股,条件已成熟
香港交易所新增允许三类公司上市
一类,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二类,不同投票权架构(WVR)公司,且符合特定要求;
三类,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实现第二上市:可保留现行VIE结构及不同投票权架构。
京东正好符合第三类,香港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为中概股提供了更多规避风险的可能性。
一方面,新规的出现让新兴企业可以有更好的上市融资途径;另一方面,也为包括京东在内的中概股企业二次上市融资提供了顺畅通道。
再来京东的业务市场主要在国内,国内的投资者对京东的商业模式、经营状况了解得更及时和深入,关注度更高,更有意愿去投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港股上市,很多人也很看好京东的成长性的。毕竟前面已经有阿里打过样,看着都让人眼红。
截止目前港股市场超过30%的市值为金融行业,京东的回归会增加新经济公司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是中概股回归潮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04
融资更方便
而这些是需要烧钱的。在国外机构对国内零售市场、供应链市场不了解的情况下,京东选择二次港股上市,则可以多一条融资渠道,为其物流、数科、健康等板块研发弥补弹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京东来说,2020 年可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年,上岸以后,利润是否可以持续增长,品类调节能否持续,疫情后回暖是否还能保持继续盈利,还是未知之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祝愿京东能够在激烈纷乱的电商竞争中,看清未来趋势,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成为一个更强的“京东”。
武汉智慧304永利代理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